放下無用的期待,獲得真正的自由。

李名紘
4 min readAug 9, 2020

--

每個父親都有著對孩子深遠的期待,尤其是早期並非生活在有餘裕且獲得足夠知識學習的背景下,那麼對於自己不如人的地方總會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總會希望能夠讓孩子過上好生活,不用擔心其他事,只需要專心唸書,未來過上更好的人生,我想,我的父親會是一個這樣的典型例子。

小時候常聽父親說,他在鄉下的小學跟國中求學時期,總是班上的前幾名,當年,他準備要上高中的時候,因為祖父無法付出更多的金費給他升學,於是毅然放棄學位便開始工作,而當年他的同學們,不是當醫生就是當律師,而這個回憶在他心裡留下了很大的遺憾,這個遺憾後來也變成了期待。

父親總是一句口頭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歹竹出好筍。」

我得老實說,小時候我並沒有對這件事情有感到任何壓力,也不覺得這是一個枷鎖,我有時候是樂在其中的,因為我也對於成為一名對世界有貢獻的人是有興趣的,尤其是成為一名醫生,這也是我從小的夢想之一,所以我也一直都很努力地在唸書,希望未來能夠成為有用的人,並且將這份期待開展出來。

我喜歡整天念著書,然後偶爾,看著那些關於醫學相關的漫畫,期待自己有天也能夠成為一個幫助他人改變一生的醫生,好比漫畫「怪醫黑傑克」,不僅是透過醫學技術,更能夠在對談中喚起病患的求生意志,讓病人靠著自己的意志努力而非全部仰賴他人的幫助,我想沒有什麼比這種「醫心」的治療更有意義的事了。

但是,期待與現實的落差總是讓人難以接受。

從小學到大學,不管我怎麼念書,我的分數始終是那個班上的後段,成績偶爾是吊車尾,最誇張的是有一次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為成績爛到比班上的智能障礙者還差,變成了最後一名,導師還特地帶我去了一趟智能障礙班級進行測驗,看我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國中和高中,我也是幾乎每天埋首在教科書中,自己找補習班,常常提早到,然後最後一個走,直到大學放榜的那一刻,我的生物只有8分,其他理科成績也幾乎都是10分上下(指考成績),頂多國文跟英文稍微拉高了一些到40幾分,重點是「成績爛到炸。」

有一次,我和父親提到「我要重考」,他非常高興,等到我去了重考班以後,大概待不過一個月,我便開始覺得不對勁,內心一直有著一種聲音強烈的反彈「這並不是我要的」,而這股聲音越來越強烈,直到我再也受不了的時候,我和家人說我決定放棄重考,直接升學。

那個時候父親天天喝醉回家,有一次醉到半夜把我叫醒,叫我跪在門口,拿著一疊錢說「我辛苦的賺錢,為了讓你可以心無旁騖地念書,結果你跟我說你不念了?」然後啪的一聲,那一疊錢灑在我的臉上,就在那個時候,我對於金錢也產生了一股說不上的憤怒。

到最後,我發現我沒什麼唸書的才能,於是我選擇放下書本。

上了大學以後,我徹底地思考了一輪關於書本與我的關係,我決定和書本保持一點距離,畢竟怎麼唸也唸不了,那麼就別把太多時間拿來唸書了,這對我而言,投資報酬率太低,想做什麼就去做吧~!這大概是我開始追求自由的時期。

「不背負任何人的期待,一切從心開始。」

後來大學的那五年,我發現,不念書對我個人的「生命產值」比較大一些,做了五年的城市音樂節、田野調查多元族群的關係、母語教育研究、後來從死亡的世界探索生命,這一切幾乎不是靠著看書得來的知識,而是全靠開啟直覺與感官能力進行全方面的覺察。

當然,我後來也明白為什麼看不了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閱讀障礙」。

當我翻開書本,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就會開始飛舞,像是小黑蚊一樣,用漩渦式的方式飄來飄去,這件事情我一直以為不是什麼大問題,我以為大家都是如此,所以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我都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兩個小時大概只能念2面(也就是一頁),這就是我的閱讀效率,實在是有夠差,產值超低。雖然說要放下書本,但是到現在,我還是會每天練習看五面書,速度稍微快了一些,但效率就是很差(看網路文章可能偶爾快一些)。

我想說的是「誰都不該把自己的期待放到另一個人身上,不論是你的家人、朋友、伴侶…..其他人,那實在是一件沒什麼用而且不會創造生命產值的事,除非,你真的發自內心地想做這件事,否則將期待放在另一個人身上只會造成彼此的傷害。」

--

--

李名紘

以音樂作為媒介穿梭在不同領域的策展人,目前正在進行多元文化、母語、生死等不同領域的奇幻旅行。